7.2.1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亚粘土、粘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
径不宜超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得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料时,粒料掺入含量
应经试验确定。
2 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用1~3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表7.2.1 石灰技术指标
类别
项目
|
钙质生石灰
|
镁质生石灰
|
钙质消石灰
|
镁质消石灰
|
等 级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
|
≥85
|
≥80
|
≥70
|
≥80
|
≥75
|
≥65
|
≥65
|
≥60
|
≥55
|
≥60
|
≥55
|
≥50
|
未消化残渣含5mm圆孔
筛的筛余(%)
|
≤7
|
≤11
|
≤17
|
≤10
|
≤14
|
≤20
|
—
|
—
|
—
|
—
|
—
|
—
|
含水量(%)
|
—
|
—
|
—
|
—
|
—
|
—
|
≤4
|
≤4
|
≤4
|
≤4
|
≤4
|
≤4
|
细
度
|
0.71mm方孔筛的筛余(%)
|
—
|
—
|
—
|
—
|
—
|
—
|
0
|
≤1
|
≤1
|
0
|
≤1
|
≤1
|
0.125mm方孔筛的筛余(%)
|
—
|
—
|
—
|
—
|
—
|
—
|
≤13
|
≤20
|
—
|
≤13
|
≤20
|
—
|
钙镁石灰的分类筛,氧化镁含量(%)
|
≤5
|
>5
|
≤4
|
>4
|
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Ⅰ等≥75%,Ⅱ等≥70%,Ⅲ等≥60%;
2)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
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
3)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
和使用办法。
1)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或等于 97% ,底基层大于或等于 95% 。
2) 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或等于 95% ,底基层大于或等于 93% 。
检查数量:每 1000 ㎡、每压实层抽检 1 点。
检验方法: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3 、基层、底基层试件作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 2000 ㎡抽检 1 组( 6 块)。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一 般 项 目
4、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明显轮迹、推移、裂缝、接茬平顺,无贴皮、散料。
5、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8.1 的规定。
表7.8.1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
|
点数
|
中线偏位(mm)
|
≤20
|
100m
|
1
|
用经纬仪测量
|
纵断高程
(mm)
|
基层
|
±15
|
20m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底基层
|
±20
|
平整度
(mm)
|
基层
|
≤10
|
20m
|
路宽
(m)
|
<9
|
1
|
用3m直尺和塞
尺连续量两尺,
取较大值
|
底基层
|
≤15
|
9~15
|
2
|
>15
|
3
|
宽度(mm)
|
不小于设计
规定+B
|
40m
|
1
|
用钢尺量
|
横坡
|
±0.3%且
不反坡
|
20m
|
路宽
(m)
|
<9
|
2
|
用水准仪测量
|
9~15
|
4
|
>15
|
6
|
厚度(mm)
|
±10
|
1000㎡
|
1
|
用钢尺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