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项目:
1.梁中纵向受拉钢筋不宜超过二排,其配筋率不大于3%,直径宜取16~25mm,净距不宜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最大直径)。
2.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方向每隔200mm,应设置一根纵向腰筋,且腰筋与型钢间宜配置拉结钢筋。
3.开孔型钢混凝土梁的孔边应加设构造箍筋和水平筋(图5.4.10)。
4.剪力墙端部型钢周围应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以形成暗柱,其箍筋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0-89的有关规定。
5.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配置的型钢,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墙端型钢,且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
6.周边有型钢混凝土柱和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周边柱型钢,且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当采用间隔穿过时,宜另加补强钢筋。周边柱的型钢、纵向钢筋、箍筋配置应符合型钢混凝土柱的设计要求,周边梁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土梁;当不设周边粱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暗梁,暗梁的高度可取2倍墙厚。
7.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或型钢混凝土梁的梁柱节点应采用刚性连接,梁的纵向钢筋应伸人柱节点,且应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柱内型钢的截面型式和纵向钢筋的配置,宜便于梁纵向钢筋的贯穿,设计上应减少梁纵向钢筋穿过柱内型钢柱的数量,且不宜穿过型钢翼缘,也不应与柱内型钢直接焊接连接(图9.1.4);
梁柱连接也可在柱型钢上设置工字钢牛腿,钢牛腿的高度不宜小于0.7倍梁高,梁纵向钢筋中一部分钢筋可与钢牛腿焊接或搭接,其长度应满足钢筋内力传递要求;
8.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当结构下部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时,在此两种结构类型间,应设置结构过渡层,过渡层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应按钢筋混凝土柱计算,且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
9.钢筋混凝土次梁与型钢混凝土主梁连接,其次梁中的钢筋应穿过或绕过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
10.型钢混凝土梁或钢梁垂直于钢筋混凝土墙的连接,可做成铰接或刚接。铰接连接可在钢筋混凝土墙中设置预埋件,预埋件上应焊连接板,连接板与型钢梁腹板用高强螺栓连接(图9.4.1),也可在预埋件上焊接支承钢梁的钢牛腿来连接型钢梁。型钢混凝土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锚人墙中,锚固长度以及箍筋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的有关规定。当型钢混凝土梁与墙需要刚接时,可采用在钢筋混凝土墙中设置型钢柱,型钢梁与墙中型钢柱形成刚性连接,其纵向钢筋应伸人墙中,且满足锚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