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装置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一、填写依据: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二、检验批划分:
3.2.4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工程量、防护单元、施工段、系统、设备组别等进行划分。
三、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12.8.1 工程内应将下列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
1 保护接地干线;
2 电气装置人工接地极的接地干线或点接地端子;
3 室内的公用金属管道,如通风管、给水管、排水管、电缆或电线的穿线管;
4 工程结构中的金属构件,如防密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金属门框等;
5 室内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6 电缆金属外护层。
检查数量:抽查总数的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2.8.2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利用工程结构钢筋和桩基内钢筋做自然接地体。当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装置;
2 利用结构钢筋网做接地体时,纵横钢筋交叉点宜采用焊接,所有接地装置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所有接地装置的焊接必须牢固可靠;
3 保护线(PE)应与接地体相连,并应有完好的电气通路,宜采用不小于25×4mm热镀锌扁钢或直径不小于12mm的热镀锌圆钢作为保护线的干线;
4 设有消防控制室和通信设备的工程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引至总接地体。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抽查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8.3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工程结构钢筋的接地装置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试记录。
12.8.4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12.8.5 接地模板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检查数量:抽查设备、器具总数的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一般项目
12.8.6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5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12.8.7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小允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2.8.7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抽查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表12.8.7 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种类、规格及单位
|
敷设位置及使用类别
|
交流电流回路
|
直流电流回路
|
圆钢直径(mm)
|
10
|
12
|
扁钢
|
截面(mm²)
|
100
|
100
|
厚度(mm)
|
4
|
6
|
角钢厚度(mm)
|
5
|
6
|
钢管管壁厚度(mm)
|
3.5
|
4.5
|
12.8.8 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少于2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